|
成都心理咨询|武志红:中国心理咨询界第一人,为何备受争议?时间:2024-09-29 10:06 拉康心理学 互联网有记忆! 在百度词条中,吴志红的介绍是这样的:心理学家、心理咨询、作家,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系,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专业,获硕士学位。中国著名心理治疗师。学者钱明义。 近日,吴志宏因其新书《巨婴王国》发布后被禁,以及他与北大徐凯文在微博上的“恩怨情仇”再次受到公众热议。 在很多读者眼中,吴志红是一位睿智、学识渊博的心理学作家,但在很多同行眼中,吴志红却是一个不科学的“庸医”。 喜欢他的人热烈地爱他,不喜欢他的人则深深地恨他。 不过,不管你喜欢与否,吴志红现在已经是中国心理咨询行业影响力第一人了。 在知名心理学专家中,吴志红的网络搜索量远远超过其他人,排名第一。 而吴志红目前的半天讲课起价为6万元起,咨询为800元/50分钟,每周工作三天。咨询每年分成30万元,她剔除稿费的收入水平也远远高于那些入行5年以上年收入不到8万元的心理咨询。 从这个角度来说,吴志红也堪称中国最赚钱的心理咨询。 对于这样一个站在行业顶端的人,除了几个标签之外,大众对他的了解似乎并不多。 1. 北京大学 吴志红 百度百科上,吴志红的个人经历是这样写的:1992年,他进入北京大学心理学系读本科。 1996年考入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研究生。师从钱明义攻读基础心理学硕士学位。 2001年,吴志红参加了题为“相似与不同择偶倾向与自我不一致的关系”的答辩,并获得硕士学位。 吴志宏在研究中编制了大学生人格形容词量表,分析自我概念与择偶倾向之间的关系。 他在研究中得出这样的结论:选择性格、气质等与自己不同的配偶的个体,在自我概念上往往会出现更多的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不一致。 简单来说,那些选择与自己性格、气质不同的伴侣的人,往往自我统一性更加混乱,更容易产生消极、抑郁情绪。 从研究方法上看,吴志宏当时走的是心理统计和测量的正统路线。 但16年后,吴志宏彻底抛弃了之前的职业定位,甚至对此嗤之以鼻。 在他的微博中提到: 转向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多年前,吴志宏在硕士论文中提到,他的研究最大的缺点是样本的代表性。由于只选取了两所学校的54名研究生,因此该研究的结论应该具有很大的限制性,因此只能算是一项探索性研究。 这里似乎隐约感觉到,吴志红似乎并不认同这种通过冰冷的数值统计来反映人心的研究方法。 与国内硕士生平均2-3年的毕业年限相比,吴志红整整5年的研究生生涯似乎并不幸福。 我们不知道这段不愉快的研究生经历是否让他走向了另一个职业方向。 2010年,吴志红在文章中说:“当我即将研究生毕业时,我给自己定下了三个人生目标。第一是与孤独达成默契,第二是寻找最值得珍惜的生活。”如果第一个目标实现了,我就不再害怕孤独,而可以满足了;如果第二个目标实现了,我就能拥有深厚而亲密的关系,一切心灵感应都会自然而然地发生。 ”。 看来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窥见吴志红当时内心的决定。 2.心理咨询之路 从北大毕业后,吴志红没有像大多数同学一样继续学业或进入大学任教,而是选择成为《广州日报》的一名记者。 2005年起,吴志红负责《健康·心理》和《都市·聆听》两个栏目,并迅速积累了第一批粉丝。 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可以在网络上看到吴志红征集新闻素材的帖子。 从2007年开始,吴志红开始在离家一个多小时路程的咨询中心做兼职顾问。一开始收费300,后来收费500,与咨询中心各摊50-50。 吴志红在文章中表示,“这个当时就已经定下来了,其他顾问分成40-60或者37-70,顾问拿的少,工作室拿的多。” 我们发现了。 十年后的今天,大多数在心理咨询机构兼职的咨询师仍然收取这个水平。 2007年3月,吴志红在她的博文《我为什么成为一名心理学家》中借用主角的话说道:“当一名临床医生还不错,当一名外企员工也不错,但在这样的情况下,工作,我觉得我一开始就可以看到未来,只要你足够努力,你一定可以成为一名具有一定职称的临床医生,或者达到一定职位的外企经理。相比之下,虽然我相信自己是一名优秀的精神科医生,但我仍然无法预测自己未来会在哪里,这种不可预测性就是这个职业的魅力。” 从这里,我们似乎能够一窥吴志红走上顾问之路的初衷。 不可预测性似乎是吸引吴志红的动力。 也正是在2007年,广州吴志宏心理工作室正式成立。 2009年,吴志红心理工作室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厦门设立分部。 2017年计划在深圳、杭州、重庆、南京等城市设立分公司。 在过去的十年里,他的声誉和名气迅速增长。 而这一切,似乎都与一个信仰和一个女人密不可分。 3、中国传统家庭文化的坚决反对者 在公众心目中,吴志红似乎是中国传统家庭文化的坚决反对者。 我经常在他的微博上看到这样的评论: 尽管吴志红经常在微博上强调与“内心父母”和解,但大多数不知道为什么的人仍然对父母怀有深深的仇恨。 在吴志宏早期的文章中,不难发现这些“反传统”的讨论。 2007年5月,吴志红在《健康时报》发表题为《不要纵容大孩子发脾气》的文章。她在文中提到“当父母提出无理要求时,我们要坚定、勇敢地说不”。 2008年5月,吴志红在《南京日报》发表题为《如何对待不讲道理的亲戚》的文章。文章最后,她告诫大家:只要能保持坚定的态度——“我不会听你的,我永远不会离开你”和灵活的技巧,处理好关系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和这样一个亲戚。 从2014年开始,吴志红开始用网络流行语“巨婴”来指称心理停留在婴儿层面的成年人。她在接受采访时提出,中国父母都是心理巨婴。 吴志红对中国传统父母的看法和态度与心理学中的原生家庭概念非常相似,但更加笼统和激进。 这种激进的背后,似乎还隐藏着一丝淡淡的愤怒。 而所有这些愤怒早在2007年就首次出现。 2007年5月,吴志红的新作《家庭为何伤害人》正式出版。 在重刊的《中国式家庭》一章中,吴志红对中国传统家庭的教养方式进行了无情的批评。 编辑在推荐这本书时说:如何厘清家庭关系和家庭责任,认识患病家庭的前因后果,树立健康的家庭心理。本书为记叙文。读者称这本书是“一本非常有思想的书”。 《家庭关系指导书》“内心成长的好书,和谐家庭的圣经”。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父母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模板,爱和自由是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而“爱与自由”也成为上帝给吴志红最好的礼物。 2007年对于吴志红来说似乎充满了无尽的惊喜…… 下一篇文章预览:中国第一心理咨询(二):吴志红的爱与自由! 上一篇文章: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