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心理咨询|更年期抑郁高发,多数人认知不足,女性如何应对?时间:2024-09-09 10:06 微信公众号真实故事项目 (ID:) |图片来源 更年期抑郁是指更年期期间发生的抑郁情绪障碍。 这一时期,女性不仅要忍受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带来的身体不适和情绪冲击,还要面对职场、家庭和社会角色分工变化带来的压力。 多项研究显示,更年期已成为女性患抑郁的高危时期。然而,大多数人仍然认为,更年期症状过一段时间就会过去。 在赵林杰的记忆中,病情的迹象出现在2018年5月的一天。她的早餐是一碗米粉,平时也能吃上一碗,但那天她感觉没什么胃口,只吃了几口就去上班了。 一开始她没太在意,云南正值春夏之交,天气越来越热,恐怕会引起胃肠不适。 赵琳洁吃了些胃肠药,还是吃不下东西。随后,她白天开始控制不住地烦躁不安,晚上则整夜失眠,身体上的不适感日积月累,让她的精神“崩溃”。 那一年,赵林杰50多岁,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她嗓音洪亮,热情开朗,与学校的同事、学生相处甚好。 闲暇时,她热衷于和朋友聚餐、逛街,偶尔打打麻将。但那段时间,赵林杰开始不愿见人、不愿社交,抗拒说话、抗拒出门,最后甚至抗拒生活。她住在六楼,有一次,她站在窗边,“突然想从这里(窗户)跳下去”。 同样是在2018年,52岁的陈雪剪断电线握在手中,试图结束自己长达半年的痛苦生命。幸好停电瞬间发生,家人及时发现。她轻微烧伤,连夜被紧急送往医院。 2017年底,陈雪开始出现失眠、烦躁、焦虑、耳鸣等症状,她和家人都认为是多年颈椎病导致的,在医院骨科治疗了半年,住院期间,她拒绝配合治疗,不肯吃饭、不肯睡觉,情绪变得敏感脆弱,女儿陪她散步时,她会抱着她哭个不停。 耳鸣导致陈雪听力下降,检查室里,她没听清医生的指令,还被“医生大声呵斥”,她严重怀疑自己是“被人鄙视、废物”。 骨科医生判断陈雪的颈椎病还不至于严重到引发情绪异常,建议陈雪去妇科或者神经内科检查。在妇科会诊时,医生初步排除了她患有更年期综合症的可能,建议她去心理科就诊。 出院后,陈雪坚信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医生才不愿意收治她。她拒绝去精神科,家人劝说、背着她去医院,但都无济于事,只好把她带回家休养。当晚,女儿好不容易哄她睡了一会,可第二天就出事了。 赵林杰和陈雪两位女士在更年期(女性的更年期大约在45岁至55岁之间)都出现了严重的身体不适和情绪异常,最终被心理科诊断为更年期抑郁。 更年期抑郁是指发生在更年期的抑郁障碍,女性更年期抑郁的发病率高于男性。 女性更年期抑郁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所致,通常表现为失眠、精神焦虑抑郁等躯体症状。更年期的重大变化,如职业变动、经济压力、情感创伤等,往往会加重更年期抑郁。严重抑郁患者会出现自杀、自残行为。 事实上,更年期抑郁是一种常见、高危但隐蔽的疾病,有时只有当患者试图结束生命时才会被发现。 当张红英当着儿子的面用剪刀指着自己的身体时,他才意识到母亲近期的异常已经不单纯是更年期症状,而是更年期抑郁。 这个25岁的男孩足够细心和细心,当他的母亲刚表示她头痛和失眠时,他就搬回了父母的家,已经独立搬出去了,希望能陪伴母亲安全度过更年期。 儿子的陪伴并没有改善母亲的症状,自杀未遂发生在2017年4月28日早上,儿子醒来时看到母亲喉咙和腹部有割伤,“血顺着刀流下来”。 他立即拨打了120,医院距离他家只有三分钟车程,救护车很快就到了,但张红英却用剪刀将抢救她的医护人员逼退。 他们再次报警,民警冲上前将张红英手中的剪刀夺走,医生上前给她注射了一针安定药,并将她放在担架上送往医院,在ICU抢救了近7个小时,才脱离了生命危险。 或许只有经历过更年期抑郁的患者和家属才知道更年期有多么脆弱。 目前,国内尚无女性更年期抑郁的总体数据,大量地方调查数据显示,更年期是女性患抑郁的高危期。 一项研究对全国22个省(市)2000余名45-55岁女性进行了抽样调查,让她们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自己的状况。结果显示,更年期女性抑郁患病率高达23.8%。但大多数人还是认为,再过一段时间,更年期就会过去。 赵林杰刚发病时,女儿就联系了在老家医院工作的朋友,请她推荐一位经验丰富的妇科医生,朋友却说:“更年期怎么会这么严重,你自己调理一下就好了。” 赵林杰很快被确诊患病,并得到及时治疗,这多亏女儿的细心照顾。赵林杰的女儿在上海工作,她一个朋友的父亲曾患上更年期抑郁。当得知母亲情绪异常时,她敦促家人及时带母亲看妇科医生和心理医生。 图|赵林杰女儿提醒父亲带母亲去看更年期医生 更年期抑郁的部分症状与更年期综合症类似,容易造成误诊,延误最早治疗时机,部分患者的痛苦呼声和求助声音也容易被忽视。 刚发病时,陈雪每天给女儿打好几个电话,反复诉说自己的不适。女儿查阅资料后,发现她的症状与更年期综合症有重叠,便给她买大豆异黄酮来调节人体雌激素,但并没有什么效果。情绪越来越差时,女儿忙于学业,有时还会表现出不耐烦。丈夫也觉得妻子“越来越不讲理”。知道陈雪患上更年期抑郁后,他们还是后悔又害怕。 陈雪的更年期抑郁,是因更年期激素失调所致,也和她临近退休有关。 陈雪原本是某重点中学班主任,聪明能干,但又爱操心。逐渐退出一线工作后,孩子在外地读书,丈夫工作繁忙,她空闲时间很多,生活失去了重心,很难适应突然出现的生活断层。 52岁的周婷在“退休”后也出现了抑郁症状。2017年,她的子女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心疼父母辛苦了一辈子,主动提出每个月给父母生活费,并劝母亲:你们买点家里的粮食和生活用品吧,别再养猪养鸡了,别再种地了。 这似乎是历经艰辛之后的幸福安排,二十多年来,周婷是那种一刻也不想休息的家庭主妇。 她每天六七点起床,九点睡觉。地里的玉米、稻米、土豆,家里的猪、鸡都等着她打理。她不喜欢到别人家串门,受不了打牌、打麻将之类的娱乐。她坚信,一个人的价值体现在劳动中。她还会边干活边哼山歌,觉得很充实、很快乐。 周婷无法接受这种什么都不做的生活,她偶尔也会向孩子抱怨:“我们什么都不做,怎么活啊? 她开始变得烦躁和焦虑,极力阻止丈夫买车,担心他出事,还催促快30岁的儿子赶紧结婚,要么对家人发火、摔东西,要么干脆不理他们,一句话也不说。 2017年,周婷第一次出现躁狂发作,原因是她连续发烧一个月,丈夫带她到市医院就诊,后被诊断为更年期躁郁症。随后周婷被送进一家专门治疗精神疾病的医院,丈夫全程陪伴在医院。 在小城镇或农村,抑郁患者和他们的家人经常面临忽视和歧视,这使他们对自己的疾病感到强烈的羞耻。 考虑到村里可能出现的谣言,家人编了一个像样的解释,称周婷“发高烧后神志不清”。在周婷之后,村里几名年龄相仿的女性也出现了更年期抑郁的症状。有的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照顾,病情越来越严重,也被村民议论纷纷,说她们是“疯子”。 女人如果不幸长期生活在不和谐的家庭中,当长期的精神压抑遇到更年期时,她的抑郁就会爆发得更加凶猛。 张红英与丈夫再婚后,在生活的第十二年,患上了抑郁症。 她头痛、烦躁,最受不了的是晚上失眠,每天只能睡2-3个小时,睡不着觉的时候,她不断回忆起婚姻和家庭生活中的痛苦时刻。 当她还在怀孕的时候,丈夫就对她施暴,她就和丈夫离婚了。之后,直到儿子13岁,她和儿子一直住在张红英父母家里。母亲觉得女儿丢人,很少对孙子好。 为了赚钱,张红英白天在工厂加工野菜,晚上在餐馆兼职服务员。她早出晚归,儿子“十三岁前对妈妈一点印象都没有”。单亲家庭长大的儿子被视为“野孩子”,经常被人冷落、欺负。张红英对儿子心怀愧疚。 儿子13岁时,她为了给儿子一个完整的家庭,与看似悔改的前夫再婚,但再婚后不久,前夫又开始酗酒、实施家庭暴力。 因为经济拮据,家里又有事,两人争吵不休,当她再次提出离婚时,丈夫用各种手段,哀求、恐吓、威胁,把她留下来。 第一次自杀未遂被抢救回来时,还在ICU病房里,张红英就开始拔针头输液。ICU的医生没办法,就请了精神科医生来。她患有严重的更年期抑郁。 她在ICU的几万元医疗费都是儿子借的,出于经济等原因,家人最初打算把她接回家里居住,把窗户都封了,把家里的刀具都扔了,把桌角等家里比较硬的地方都用胶带封了,但她还是想尽一切办法自杀。 在家照顾了张红英几天后,疲惫不堪的家人决定把她送到当地的一家医院。张红英的家乡是一座东北小城市,医疗资源有限,住院治疗是抑郁精神疾病患者唯一的选择。 2018年春天,48岁的林静差点成为家里的定时炸弹。凌晨两三点钟睡不着,就打电话叫在城里打工的女儿起床,指责她让自己失望,催她去考公务员,让她“赶紧起来学习”。她把嫂子菜园里种的菜拔掉,还打电话跟亲朋好友指责丈夫脾气暴躁、有家暴行为。 她所有的亲戚都知道她遭受了虐待,但一开始就连她的女儿也感到很惊讶。她想知道为什么母亲会突然承认自己的不幸并公开此事。 此前她一直向所有人隐瞒丈夫遭受家暴的事实,当女儿问她头上缠着的纱布是怎么回事时,她撒谎称是“不小心被掉下来的斧头砸到”。 她像得了强迫症一样,一遍又一遍地做着同样的事情:每天洗两三次澡,每天去田里除草,持续了两个月(其间她不小心摔断了腿)。 她还会在人前说一些夸张的事情:她和某领导是朋友,年轻时和一个男孩自由恋爱过,但最终被父母拆散(在她家人的记忆中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人)。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中秋节,林静在医院上班的哥哥担心,带她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更年期抑郁、躁狂症、癔症。 林静确实有很多难以诉说的委屈。林静和丈夫的婚姻是父母决定的。林静的父母在政府工作,丈夫家在当地有一家不错的养殖企业,两人很般配。婚前,丈夫是个文静的男人,看起来“老实可靠”。 她乖乖地嫁给了他。婚后,他的暴脾气暴露无遗,他用脏话辱骂她,林静再也说不出话来。他施暴的原因,大多是生活中的琐事,她头上缝了针,胳膊断了,还有一次,他把刚端上的粥泼到她头上。 其实,在男方家庭,家暴是一种传统,当公公打婆婆的时候,婆婆就对她说:“以后你要承受,女人不就是这样吗?”当林静生下第一个孩子是女儿的时候,婆婆就对儿子说,如果二胎也是女儿,就离婚。 丈夫经营着一家海鲜店,林静不仅要帮他打理店里的杂事,还要随时随地忍受他的鄙视和暴力。 更年期抑郁的爆发,像是她婚姻中的第一次叛逆。确诊后,林静医院一个多月,女儿留在医院照顾她。丈夫几次来催林静回家,因为家里还有好多事等着她帮忙,还讽刺她:“你现在开心就好,什么都不用做。” 林静坐在床边,不看他,也不说一句话,完全一改之前对他唯唯诺诺的态度,直到出院回家,也是同样的态度。 那些从灾难中幸存下来的患者回忆起自己的抑郁时,常说“当时没能控制住”、“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但陪伴他们的家属,却依然清晰地记得他们从深渊走出来的煎熬过程。 赵林杰的治疗历经波折,在成都确诊后不久,在上海打工的女儿就决定请假来陪伴母亲。 女儿回家的那天,赵林杰在家里等到凌晨,女儿推门进来,她立刻站起身,然后迅速扭过头去,避开女儿的目光。女儿叫了一声妈妈,赵林杰却没有回应。女儿陪着她洗漱,但身体僵硬,动作迟缓,仿佛已经是一个老妇人了。 女儿陪在身边,赵林杰愿意和家人说话。安眠药、抑郁起了作用,睡前吃安眠药成了她一天中最平静的时刻。惊恐发作的时间从一整天缩短到每天不规律的一两个小时,但“不规律”也让赵林杰焦虑:等会儿惊恐发作怎么办? 一家人往返于上海和成都之间,带她去过医院几次,但病情并无明显好转。 图为赵林杰在上海治疗期间与家人的对话 赵林杰和丈夫回到云南,想向学校请长假,女儿担心请假后再也不出去了。最后,一家人决定向学校说明情况,申请女儿暂时不再承担教学任务,负责校内检查老师的出勤情况。赵林杰每次出门,既能见人,又能锻炼身体。 赵林杰依然拒绝和朋友见面,别人打来电话,赵林杰就直接挂断。女儿偷偷地让姑姑们多和妈妈说话,理解妈妈的坏脾气。她还特意多买点吃的寄回家,让妈妈分给朋友们。 转折出现在住院治疗之后。赵林杰建议住院,是因为听说同事在昆明一家医院治疗抑郁效果不错。女儿支持她,认为母亲主动住院是“强烈的求助信号,自救意识需要保护和支持”。 赵林杰住院期间,丈夫一直陪同,只打过两次点滴。她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药物正好对症,但她感觉“不再慌张,也不再想睡觉了”。住院两周后,她让医生开了三个月的药,就回家了。赵林杰的病情果然好转。 过年那天,一家人吃完饭出去散步,不记得讲了什么,赵林杰讲了一个笑话,女儿听了,先是笑了,后来就哭了。 她坚持吃药,12年后,她逐渐重拾曾经放弃的爱好:美食和社交。如今,吃药近两年,她的状态几乎完全恢复到患病前。 像赵林杰这样的更年期抑郁患者,有良好的社会医疗服务和家庭护理,治疗后更容易身心康复。 确诊更年期抑郁后,陈雪和家人松了一口气,“只要听从医生的建议,陪伴患者,有信心,就一定能好起来,最坏的情况就是一直吃药。” 陈雪同时开始治疗颈椎病和抑郁,半年后就停药,用运动、旅游等填补空闲时间,还从亲戚家收留了一名中学生,“整天跟孩子斗智斗勇”。 后来亲戚家的孩子考上了很好的大学,这让陈雪很有成就感,“我还在考虑要不要再接手一个。” 对于生活突然陷入真空的抑郁女性来说,重拾价值感、重建生活秩序十分重要。 出院后,周婷买了几只小猪,在地里重新种上庄稼和蔬菜。她和丈夫种不完的,就送给村里的亲戚和孤寡老人。她觉得自己在“创造价值”。 那一年,因为当地发生猪瘟,年底的时候,家里人发现周婷养猪损失惨重,但还是决定支持她。体力的劳动带来了精神的放松,有几次,他们发现周婷又边干活边唱歌。 图片|冬季,大雪覆盖了周婷照料的菜地。 抑郁病因更复杂的女性,仍然在家庭生活的泥潭中挣扎,很难恢复过来。医院一个多月后,林静被丈夫接回家。患病后,她对丈夫的脾气更暴躁,丈夫虽然没有再打她,但还是经常对她进行言语攻击。 身体状况好转后,林静经人介绍在家门口的工业园区找到了一份园林绿化的工作,每天能挣一百多元,一个月能挣两三千元,最重要的是不用一直陪在丈夫身边,笑容也多了起来。 入住医院的第三年,2020年初,医生通知张红英家属,张红英的身体指标恢复正常、精神状态稳定,可以回家了。 张红英被家人接回家没多久,疫情就爆发了,由于被隔离在家,不能定期接受心理咨询,张红英的抑郁又复发了。生活恢复正常后,在儿子陪同母亲接受心理咨询后,她的病情才有所好转。 现在,张红英经常和儿子待在一起,她喜欢刷手机,和邻居聊天,间接询问儿子的感情动态,像一个普通的中年妇女一样,终于等到了平静的生活。 *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本文人物名称均为化名 - 结束 - 公众号介绍:真实故事计划(公众号ID:)——每天讲一个生活中的故事 时至今日,仍有许多患有更年期抑郁的人不被理解,也不敢寻求帮助。 恐慌、自责、羞愧、自我要求,让很多人陷入恶性循环,在痛苦中挣扎,甚至自杀。 其实,我们完全有能力自我拯救、预防,并在情况进一步恶化之前及时走出抑郁。 推荐大家看北京心理危机与干预中心副教授徐鹏的《走出抑郁学会自愈》课程,徐鹏老师有20年抑郁治疗经验,已经帮助近5000+人走出抑郁。 一心理学 3.8 特别优惠 年内最低价 原价199元,领券仅需89元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