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届中国青年同志论坛在成都起航视觉设计:冉奥升论坛时间:2024-05-23 10:07 为所有参与者提供多样化的讨论主题 一起回顾艰难的过去 多彩的未来由我们共同创造 10月16日,首届中国青年同性恋论坛在成都启航 视觉设计:冉傲生 论坛日程 嘉宾介绍 主论坛部分 主论坛板块旨在对年轻同性恋话题进行全景式概述,并以简明扼要的方式概述性少数群体面临的困境及其应对方式。 主论坛1 代际对话:年轻同性恋者的过去与现在 70后、80后、90后、00后、同性恋、跨性别……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故事,相似的路径。本组嘉宾将结合自身的历史背景,讲述自己或同龄人经历过的与性取向和性别认同相关的挑战,以及如何应对。 苏:2005年,成都LES爱心工作组成立,并一直担任牵头人至今,2011年开始关注老年女同志生存环境,启动老年女同志口述历史项目。 Evie:上海女同乐团成员,2013年加入上海骄傲节,参与过《大陆拉拉地图》、《中国拉拉地图》、2014-2016上海骄傲戏剧节等项目。 Hero:我从高中开始关注艾滋病慈善事业,大学期间创办了武汉同志中心,专注于服务性少数群体和艾滋病群体,毕业后选择全职做慈善。 :跨性别群体的一员,中日混血,生于东京,长于北京。从初二开始,我逐渐完成了出柜的过程。我得到了父母、老师、同学的支持,并加入了男生运动队。 主论坛2 跨境对话:无限可能的未来 创办专注于公民教育的社会企业的资深记者、从事政策倡导和能力建设的NGO实践者、从事同性恋议题研究的高校学者、进入企业参与公益项目的大学生……他们将结合各自的实践,从不同角度剖析如何消除歧视、促进包容。 兰芳: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专业、巴黎政治学院国际事务专业。曾任《财经》杂志、财新传媒资深公共政策记者,长期关注公民社会及教育、劳工、社保等民生议题。C计划联合创始人。 雷雷:就职于国际知名NGO,负责能力建设及社区支持项目,注重政策倡导和机构管理,为伙伴进行一对一深度辅导,开展线上线下工作坊等。 魏巍: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性别与性问题,关注当代中国同性恋群体,著有《开放:当代成都同性恋空间的形成与变迁》。 Sachi:现就职于上海社他公益事业部,致力于LGBTQ+社区服务和倡导,曾负责宁波市LGBTQ+学生会、“紫色纪念日”、“粉红点”、全国友好空间地图等项目。 子论坛部分 分论坛部分旨在围绕特定话题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讨论,考虑到同志群体的多样性和涉及问题的多样性,我们设计了三组平行论坛。 分论坛第一组 我们的权利 第一组分论坛聚焦“权利”。我们该享有哪些权利,却因为年轻和同性恋的身份而无法实现?我们围绕校园霸凌、性教育与艾滋病、同性恋组织的生存现状三个议题展开讨论。 论坛一:基于性取向、性别认同和性别表达的校园欺凌 “校园霸凌”不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词?但或许,每个人都曾是霸凌的受害者、参与者、旁观者,无论我们是“直男”还是“弯男”。通过霸凌经历者的现场叙述、量化研究、视频资料,我们能更贴近那些性霸凌、性别霸凌。 志远坦:QAF中文站志愿者。在经历了不少基于性别刻板印象和取向的校园霸凌后,走上了同志慈善之路,理想是成为一名“同志运动婊子”。 玲玲:独立同性恋刊物《GS Point 》的编辑记者。负责“校园霸凌叙述者”项目的文字采访、部分摄影以及口述叙事视频。 肖睿:中国青少年同伴网络项目经理,主要负责各类社群活动的开展,协助建立全国高校LGBT群体网络。参与校园性别暴力量化研究项目。 论坛二:性教育、性健康与艾滋病 性教育的实施与性少数群体权益究竟有何关系?如何理解“健康权”并保障其实现?哪些健康问题与男同性恋群体更为密切?如何为性少数群体做好性教育?“老司机”带你上路…… 吕亮:种子,玛丽斯特普国际中国代表处项目官员。目前负责职业技术学校性教育项目及“你我伙伴”性教育支持平台的开发与运营管理。 吴茉兮:性教育研究与实践者,上海新金赛联合创始人,专业从事性教育咨询,致力于打造科学而又有趣的性健康文化。 Kiki:清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曾就职于清华大学红十字会同伴教育部,2015年成立清华大学第一个LGBT团体。 成都同乐:成都一家为男同性恋者提供艾滋病咨询、检测和阳光关怀服务的公益组织。 论坛三:青年同性恋组织的生存与发展 在民间组织和公益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同性恋组织特别是青年同性恋组织的情况如何?庐山校园神秘“彩虹俱乐部”的真实面目又是什么?来自全球各地的LGBT公益从业者讲述着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Owen:浙江大学生物科学专业13年级,酷儿论坛负责人。任职期间,他将酷儿论坛从一个男同性恋BBS交友平台,转型为一个基于新媒体和线下的多性别倡导和服务团体。 肖瑶:毕业于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现担任北京同志中心项目总监,致力于培养同志青年,倡导性别多元化教育,探索如何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服务同志群体。 Hero:我从高中开始关注艾滋病慈善事业,大学期间创办了武汉同志中心,专注于服务性少数群体和艾滋病群体,毕业后选择全职做慈善。 马修:助理社工,2013年成为同性恋NGO全职社工。2014年创办Speak Out,2016年创办为LGBT人群提供友好心理咨询服务的NGO Milk and 。 分论坛第二组 我们的身份 第二组分论坛聚焦“身份”。在同性恋议题的讨论中,哪些群体经常被代表和被压制?他们面临什么特殊困境?我们引入了酷儿女性、跨性别女性,以及更多“性少数群体中的性少数群体”。 论坛四:女性分论坛 酷儿理论和女权主义有什么关系?女权主义理念如何通过法律政策、社区服务等实现?男性可以成为女权主义者吗?今天我们来谈谈女权主义,不过是从另一个角度。 Ausma:也是创始人之一。旨在为宁波LGBTQ+群体提供安全的空间,增进群体交流;专注于中国与世界之间的研究交流。 汉堡:性别平等小组成员为遭遇性别就业歧视的女性提供援助,并呼吁通过法律保障女性权益并采取行动改变不平等的就业状况。 HC:女权主义者,跨性别女同性恋者,广州跨性别中心创始人及理事之一 赵成:生理男性,全职公益慈善工作者,曾参与艾滋病防治、同性恋慈善、性工作者权益等工作。参与独白系列创作及表演后,成为一名女性主义酷儿。 论坛五:跨性别分论坛 在这场演出中,我们希望呈现跨性别群体一直以来被忽视的多样性,不仅仅是身份的多样性,更是问题的多样性。 :我从小到大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女人,也经历过一系列的自我认知、确认的成长过程:六年级时在网上了解到跨性别的概念,并意识到自己是跨性别群体中的一员。 HC:跨性别女同性恋者认为性别(包括生理性别)不是自然存在,而是一种文化建构,她们作为跨性别女性的身份源于她们希望成为的外在表现,在社会文化中一般被指定为女性。 李思琳:“林宅”跨性别庇护及辅导项目创始人,该项目为遭遇家庭暴力、家庭威胁、社会就业歧视等跨性别者提供短期免费居住服务,并开展线上线下跨性别者咨询及危机干预等服务。 晁小米:北京个体户,《奇葩说》选手。曾在电视节目中坦诚讲述自己作为跨性别者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受到广泛关注。 论坛六:性少数群体中的性少数群体 双性恋、无性恋、开放式关系、BDSM……他们是少数群体中的少数群体,各自都承载着不同的误解和耻辱。 恒远:武汉大学学生。2015年创立武汉大学同志公益小组(现更名为武汉大学性别平等研究会)。特别痴迷于捆绑艺术。捆绑作品在国内捆绑圈广受好评。 小新:无性恋,QAF中文站志愿者。一名来自四线城市的普通大学生,性取向比同性恋更加边缘化。 Buda:泛性恋,曾任西南财经大学LGBT团体“西财彩虹同伴”团长。2013年联合创办r&B双性恋团体,致力于为双性恋者搭建支持网络,普及知识、增强身份认同、消除歧视。 Sachi/Ausma:一个是开放式关系的践行者,一个是多角恋关系的典型。傻傻分不清?快来现场解答你的疑惑吧。 分论坛第三组 我们的行动 第三组分论坛聚焦“实践”,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行动者从游说与公共教育、社区服务、媒体与艺术三个角度分享各自的实践。 论坛七:青年实践:倡导、游说与公众教育 “倡导”的本质是从整体环境出发,改善LGBT人群的处境。从校园环境到婚姻政策、舆论导向,青年倡导者如何应对政府、媒体、学校?来学习一些实用的倡导工具吧。 罗纳尔迪尼奥:华中科技大学本科三年级学生,华科同志骄傲节公益小组(HGP)组长。有非常丰富的教师游说经验,与学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成功申请到校级科研项目,对华科性少数群体整体状况及工作机制进行研究。 孙文林:“中国首例同性婚姻维权案”新闻主角、同性恋组织“婚姻”创始人,致力于推动中国同性婚姻合法化。 阮唐:基层社科工作者,博士生,西安交通大学理事,组织致力于推动西安交通大学及周边高校平等、多元的性别文化。 子舒:性别/性别权利工作者,自2012年起参与相关公益活动。现为北京建德研究员,BCom团队成员。对倡导者如何与媒体沟通有一些经验和见解。 论坛八:青年实践:社区服务 与倡导不同,社区服务旨在改善社区中个体的生存状况。聆听服务、心理咨询、艾滋病检测、同性恋论坛……其实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 莫俊:北京大学性别多样性研究组“神秘阁”协调员,兼任青桐行政总监。“神秘阁”为性少数学生提供的在线聆听服务口碑良好。 罗纳尔迪尼奥:华科同志骄傲节公益集团(HGP)负责人。HGP团队成功申请中国高校艾滋病防治基金项目,与校医院、疾控合作开展同侪快速检测服务。 Owen:浙江大学生物科学专业13年级,酷儿论坛负责人。任职期间,他将酷儿论坛从一个男同性恋BBS交友平台,转型为一个基于新媒体和线下的多性别倡导和服务团体。 慧慧: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工作系,Speak Out核心团队成员、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牛奶和朋友”心理咨询项目负责人。 论坛九:青年实践:媒体与艺术 除了倡导和服务,还有不拘一格的“艺术家”以独特的方式践行公益。办杂志?做字幕?甚至绘画和声乐也能成为一种同志慈善? 志远坦:QAF中文站志愿者,负责自媒体运营。对媒体和艺术作品中同性恋形象的呈现也有一定的观察和思考。 凌凌:曾制作电子杂志《伊之你》,拍摄纪录片《孟家退隐》,参与“西部同志肖像”项目并完成纪录片,最新纪录片为与义源公社合作的《野草,野草》。 少华: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大四学生。2015年获陕西省书画大赛一等奖。关注艺术中的性别问题。现任西安美术学院橄榄树公益基金会副主席。 噪音:成都吴桐曼合唱团创始人,并担任合唱团编曲、指挥。希望通过合唱这种艺术形式与更多人沟通,分享歌唱的快乐。 新金赛特别福利 本次青年同志论坛,新金赛将免费赠送5个价值数百元的豪华参与名额! 5! ! ! 参与方式:留言告诉小塞,你为自己做过的最有价值的一件事。 比赛会根据留言精彩程度以及点赞数和留言评论数来选出5条最佳留言,赠送第一届青年同志论坛入场券~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