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焦虑抑郁心理咨询|2024 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聚焦心理健康,建议纳入医保并建立诊疗干预机制时间:2024-06-25 10:25 202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期间,代表和代表提交的许多提案都集中在精神卫生这一此前很小众的医学领域上。 《华夏时报》梳理相关提案发现,此次代表们提交的提案不仅着眼于当前社会公众最为关注的青少年心理现象的表面,还深入探讨了关于加强心理健康人才培养、如何通过大模型等技术手段进行定期筛查、如何建立“家校医社区”联动服务机制等综合诊疗干预机制等一整套生态解决方案。不少代表、人大委员在提案中一致表示,建议将心理咨询、心理诊疗费用纳入医保,减轻相关患者家庭负担。 《中国心理健康2023》蓝皮书显示,我国18岁以下青少年中,抑郁患病率达30%,其中50%为学生,41%因抑郁辍学。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尤其令人担忧。单从数据来看,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 此外,一些代表还关注老年人、孕产妇等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认为亟待关注。 “心理健康”成为两会热议话题 在此次两会十多位代表提交的提案中,青少年心理健康是被提及最多的关键词。全国人大代表、新乐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陈丽娜建议,要多方增加社会心理服务供给,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从倡议书内容来看,陈莉娜强调“防患于未然”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她建议学校要定期针对未成年人开展心理知识普及活动,帮助未成年人了解自身心理发展特点,学会如何应对挫折、如何化解与父母的矛盾、遇到学业困难时如何寻求帮助等,提高未成年人的情绪调节能力。 父母是孩子生活、学习的第一责任人,陈莉娜建议政府购买服务、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提供亲子关系方面的培训和指导,让家长掌握亲子教育知识,了解青少年心理特点,引导孩子以符合青少年心理规律的方式健康成长。 此外,还要加强对离异家庭、家庭生活困难未成年人、残疾未成年人的心理关爱,对需要心理援助的未成年人建立心理档案;对接受社区矫正的未成年人进行过程中和矫正后心理辅导;加强对未成年人家庭的心理筛查和管理。 作为一名儿童医院院长,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长李秋提出的建议更加贴近临床需要。 李秋建议,应加强对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的研究,包括多动症、抽动症、自闭症、智力障碍、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睡眠障碍、饮食障碍等,加大对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的危险因素(致病因素)和保护因素(治疗因素)的研究投入。 她认为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区域性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筛查与诊断网络,形成共同参与、相互衔接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共同体。同时开展社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项目试点,完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成立儿童青少年常态化心理救援队伍,充分调动群众组织和社会资源,加强心理健康科普,建立儿童心理健康公益服务体系。 除了“预防和治疗”,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秦和在提案中还提到,应建立并逐步完善青少年抑郁数据库,为下一步制定政策、防控方案提供决策依据,也方便专业人员开展研究。此外,可在学生年度体检中增加抑郁体检项目,开展多层次、宽范围、立体化的预防筛查工作。整合社会力量,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打破壁垒,逐步形成学校、医院、家庭、社区联动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亟待建设 多位代表指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出现的背后,存在着现行社会心理服务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的“瓶颈”。 公开数据显示,疫情发生以来,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接到的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求助数量逐年增加,抑郁、焦虑、自闭症、情感障碍等相关病例占总病例数的80%以上。因心理问题引发的拒绝上学、网络成瘾、亲子矛盾、学生欺凌、青少年犯罪等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地区缺乏规范化、专业化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会服务平台,社会心理服务协调机制尚未建立,心理咨询行业也缺乏行业管理规范。 心理健康保健服务体系建设被提上政府议程,教育部将心理健康教育列为2024年综合改革重点任务和重点行动,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新政策改善这一状况。今年1月,重庆市印发《重庆市心理健康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重庆将全面启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到2025年,100%高校、95%中小学设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含心理咨询室)。 今年1月,北京市教委印发《新时代全面加强和提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行动计划(2023—2025年)》,要求全市每所中小学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甘肃省教育厅、检察院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的2024年专项行动计划中,则强调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与班主任同等待遇的保障落到实处。 除了政策支持,对患者群体支付支持优惠也受到不少代表关注。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冉冉在提案中建议,将心理咨询纳入医保服务项目,将抑郁纳入医保专项疾病和慢病目录,减轻该类人群医疗负担,确保就医依从性。 一位抑郁患者家长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他的孩子首次门诊检查花费就一千多元,此后一直坚持吃药、接受心理咨询,每月稳定支出在一千元左右,对家庭的负担很重。 全国政协委员、香江集团董事长翟美卿建议,政府应加大对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的专项资金投入,有条件的地区可在学校年度预算中列入专项资金,同时充分发挥公益、慈善等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学校的支持力度。 翟美卿还建议,国内一些省市应将心理治疗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尽快将“心理状况评估”“心理咨询”纳入门诊慢病诊疗中,提高患者就医积极性。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