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有抑郁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时间:2024-05-10 10:03 “我有抑郁,所以我决定去死,没有什么重要的原因,你不用关心我的离开,再见。” 这是网友“祖凡”最后一条微博,发表于2012年3月8日。 从那天起,这条微博就像一个树洞,为抑郁或疲惫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发泄的平台。 这条微博的评论量早早就突破了100万条,并且每天还在增加上千条评论。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中国有超过5400万人患有抑郁,占总人口的4.2%,相当于每100人中约有4人患有抑郁。 在中国,每年因抑郁造成的缺勤、医疗费用等费用高达494亿元。 2021年全国人大召开前夕,“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将抑郁纳入医保”的微博话题登上热搜。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大学副校长李晓勤指出,目前,抑郁尚未纳入医保门诊慢病范畴,心理咨询更不纳入医保覆盖范围。 她建议加强抑郁防治,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我认为人大代表的呼吁是非常有必要的。抑郁是一种像糖尿病、高血压一样的慢性病。而且,我国抑郁发病率已经达到7%,并且还在持续增加,有必要降低抑郁症的发病率。”应该纳入门诊慢病医疗保险。”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卢林说。 “每个月的药费要几千块钱,停药后我感觉更糟了。” 杨超(化名)多年前是一名抑郁患者。 经过科学的药物治疗,他的病情已经非常稳定,已经回归社会生活。 她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她首先使用的情绪稳定剂是进口药拉莫三嗪,每盒售价200多。 “不过十几粒药,没几次就没有了。 价格挺贵,所以我就换成碳酸锂了,我觉得效果也差不多。 但后来,拉莫三嗪被纳入医保。 “后来的创新抑郁药沃替西汀比较贵,一粒40元,一天一粒,一个月。” 1200元。 “这个药目前还不能通过医保报销。 希望能尽快纳入医保。” 对于杨超来说,吃药的费用虽然不轻松,但总体还是可以承受的。 然而,另一位被诊断为情感障碍的患者谭晓(化名)拥有大学学历。 他一直被病魔困扰,日子过不下去。 有稳定的工作,每月1000多的医药费,对他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1993年出生的谭晓(化名)从初中起就意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 “别人上课的时候,我会胡思乱想,觉得学校没有意义。当我和好朋友发生分歧时,我会用刀割断手臂,割破手指,用血写一封信,逃离回到家,打自己的脸,打自己的头,这在高中毕业后就辍学了,我感到很空虚,每天晚上都喝得酩酊大醉。 ” 22岁那年,长期无法入睡的谭晓终于说服了父母带他去看医生。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断他患有情感障碍,病情严重,需要立即药物治疗。 “我的理解是,躁狂症+抑郁都由我来解决。” 谈笑是这样理解自己的病情的。 《中外医学研究》曾发表文章指出,情感是指既包括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包括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 具有患病率高(终生患病率为4.4%)、复发率高(90%的患者多次复发)、年龄年轻(50%的患者首次发病年龄≤15岁,75%的患者首次发病年龄≤25岁)。 年龄)。 患者的治疗以联合用药为主,大多采用心境稳定剂联合抗精神病药、抑郁、焦虑药等进行治疗。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北京大学心理健康研究所所长卢琳表示,情感障碍并不等同于抑郁,而是病程和治疗方法患者的方法是相似的。 一般来说,像谭晓这样的患者如果第一次发病就就医,治疗时间通常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 如果预后良好,可以考虑停药。 第二次发病后的治疗需要两年以上。 如果第三次发病,建议终身服药。 “就像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药物治疗不能停止。” “吃完药后,我确实平静下来了,但我什么都感觉不到精神。我不想吃饭,不想洗澡,不想洗衣服,不想走路,甚至连抬脚、张嘴都不想。我什么都不想做,我自己就停药了,这让我感觉更难受,所以我不得不再次服药。”记者。 市级协调,仍有不少省市未将抑郁纳入门诊慢性病 根据《柳叶刀精神病学》2019年发布的数据,抑郁的终生患病率为6.8%。 抑郁药物短期内效果不佳,首次发作的患者需要约6-9个月的维持治疗。 杨超说:“刚开始吃的时候,感觉昏昏沉沉、昏昏欲睡,记忆力下降,不想动,没有胃口。医生告诉我,即便如此,我也得继续吃。”药,否则病情会复发,甚至更严重,一般要半个月以上甚至一个月才能见效。” 卢林指出,目前,70%~80%的抑郁患者可以得到有效治疗,但只有极少数患者治疗后不会复发。 大多数患者都和谈笑类似,病情都会复发。 此类患者需要定期服药,甚至终生服药,并且不能擅自停药,否则病情可能会恶化。 从确诊到现在,谭晓已经接受药物治疗近7年了。 他几乎每个月都要去医院复查。 医生会根据他的治疗情况和恢复情况来调整药物。 “但无论怎么调整,就像其他抑郁患者一样,情绪稳定剂、抑郁基本上是少不了的,每个月的医药费都在1000多元。除了住院产生的治疗费用,其他拿出来的药品诊所从来没有报销过。”谭晓说,“我不是特例,我知道很多比我年轻的人都因为钱的问题放弃了治疗。” 杨超还和患者谈论了医疗费用。 她了解到,郑州、成都、天津、重庆、抚顺、合肥等城市的患者可以在当地医院申请抑郁门诊慢性病,就诊时可以报销部分药品。 一年可节省药品总费用2000至3000元。 但不少省市并未将抑郁列为门诊慢性病。 据健康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不少地方慢性病门诊管理仍由市级统筹。 省医保局对慢性病有最低要求,其余附加病种可由市级单位自行决定。 大多数城市慢性病门诊均涵盖精神疾病,但各地对具体疾病的定义差异较大。 由世界卫生组织领导并发表在《柳叶刀精神病学》上的一项新研究首次评估了抑郁和其他精神疾病投资的健康和经济效益。 通过衡量36个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国家2016年至2030年的治疗费用和健康结果发现,扩大治疗(主要是心理咨询和抑郁药物)的费用估计将达到1,470美元。 劳动力参与率和生产率提高 5% 将带来 3,990 美元的价值,而健康状况的改善将另外增加 3,100 亿美元的回报。 心理治疗对于消除抑郁患者的耻辱同样重要 卢琳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在抑郁患者中,必须依赖药物治疗的重度抑郁患者还比较少。 更多的轻中度抑郁患者有更好的治疗选择——心理治疗。 全球公认,心理治疗对于轻中度抑郁患者有效,与药物治疗一样有效。 然而,我国的医疗保险政策并不十分支持心理治疗。 李晓琴在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表示,目前,抑郁尚未纳入医保门诊慢病范畴,心理咨询尚未纳入医保覆盖范围。 抑郁互助康复社区“Over”平台创始人、“Over”系列图书作者张晋也向健康时报记者讲述了另一种情况,“如果更多地区能够将抑郁药物纳入门诊慢性病医疗保险,当然会有利于抑郁患者,但现实是,在很多抑郁药物报销的地区,患者宁愿自掏腰包,也不愿意申请医保报销;以抑郁或精神疾病的名义。” 卢林指出,中国对抑郁的认识和认知正在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很多人对这种疾病仍然抱有强烈的耻辱感,觉得被贴上“抑郁”的标签会对以后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所以,推动更多的抑郁药物进入医保非常重要,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让全社会真正了解抑郁,让大家认识到抑郁和高血压、糖尿病,甚至是糖尿病一样。普通感冒。 一般的疾病没有什么难讲的。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患者才能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记者 邱跃凡睿) 参考: 高飞,情感障碍患者首发抑郁与首发躁狂临床特征比较,中外医学研究,2020.5; 王元苗,情感障碍患者首次抑郁和首次躁狂临床特征比较,临床医学文献电子杂志,2019.6; 朱莹,陈方宇,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临床用药分析,临床精神病学杂志,2021。 中国经济的交叉研究[J]. 这 。 ,2019,6(3)。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