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心理咨询最好的医院有哪些|心理学家贺岭峰分享女儿小学经历,班主任为何大发雷霆?时间:2024-10-29 10:12 01 前两天,我看到心理学家何凌峰的一个视频: 视频中,他讲述:女儿小的时候,他努力工作,把女儿送到了区里最好的小学。 记得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女儿的班主任给我做了“汉字听写”的基础测试。 何凌风拿到试卷后发现,女儿的得分是97分,这意味着她100个汉字中只错了3个。 他称赞女儿: “哇哦,你看,你才刚上小学,什么都还没开始学,就已经认识了九十七个了,太厉害了……” 结果当天晚上,班主任给他打电话,问他:“看到女儿的卷子,你有什么感觉?” 何凌风实话实说:“我觉得不错,挺好的,谢谢老师。” 结果班主任生气了,开始骂他: “作为家长,你怎么样?你觉得你孩子的成绩好吗? 你可知道?我们这次听写,全班有17个学生得了100分,其余的都得了99分,连98分都没有。你的孩子得了97分,严重妨碍了我们的班级。作为家长,其实觉得这样挺好的。 ,如果你这么不负责任,你怎么能做父母呢? ” 当时他就被老师搞糊涂了。 所以,你可以想象他女儿整个小学的生活是多么的悲惨。 因为成绩不好,她一直处于挨打、被羞辱、甚至被欺负的环境中。 但他当时忙于赚钱、应酬,根本不了解女儿的处境。他只是觉得她成绩跟不上,是因为父母做得不够,所以想方设法给她找家教,看着她写作业到半夜等等。 直到女儿上了初中,他才慢慢明白了女儿所遭受的一切。 我女儿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坐校车去学校,她还想跳下车。 得知这些事情后,他仍然后悔不已。 他觉得自己这辈子犯过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把女儿送到了区里最好的小学。 他的初衷是给女儿最好的条件和资源,帮助她实现更好的未来。 可谁想到,女儿不仅长期处于痛苦的境地无法自拔,甚至连想都不敢想。 02 何教授女儿的这段经历让我想起了《青春之声》栏目里一个叫小李的女孩。 小李是上海人,可以说是出身于一个小康之家。 而且,她从小学习成绩就很完美。她聪明又勤奋,很少参加课外辅导班。 后来,她阴差阳错地进入了上海最好的一所初中。 在那里,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 于是,她开始强迫自己更加努力,要24小时学习。 除了学校的作业之外,她还给自己布置了很多额外的作业。她每天要学习到凌晨两三点,睡眠时间常常不足4小时。 对她来说,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觉得自己是对的。任何的娱乐和放松都会让她感觉自己没有做好自己的工作,还会引起严重的焦虑和内疚。 然而,紧绷的弦最终还是会断裂。 在长期的压力下,小李患有严重的焦虑和抑郁症,被迫辍学在家。 但父母无法理解,一直劝她去上学,尽快回到正轨。 结果,开学第二天,她就爬上班级窗台自杀了。幸运的是,她被巡逻的家长救了。 当被问到“你有什么觉得好看的东西吗?”小李面无表情地脱口而出:“没有。” “那么,你有想念的家人或朋友吗?” “不。” 明明正值风华正茂,人生最美好的年纪,可这个女孩却对人生充满了绝望,甚至感觉自己就是个垃圾。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主任胡邓发现,名校学生比普通学校学生更容易患抑郁。 还记得省重点中学成都四十九中坠楼身亡的林同学吗? 在父母和老师眼中,他优秀、自信、开朗、阳光; 但在同学眼里,他是一个情绪极其不稳定的人。平日里他会用刀割伤自己的手臂和手腕,称自己“心情不好”、“不想活了”。 这个看似聪明懂事的孩子,实际上在各方压力下已经濒临崩溃。 一位专门治疗中小学生的资深心理咨询坦言: 她接收的学生一半以上来自当地非常好的学校,其中许多孩子曾经是周围人眼中的顶尖学者。 因为进入名校意味着要面对谷底的心理落差、老师的严厉、排名的焦虑、家人的高期望。 这些困难就像一座大山,压得孩子们喘不过气来。 是的,大家都看到了名校的资源和机会,都渴望将孩子送到名校寻求更好的未来。 但他们却忽略了,阳光的背后必定有阴影。 名校的背后是激烈的竞争,是无形的鄙视链,是无数小心灵无法承受的巨大压力。 03 前段时间,人民日报健康报等部门联合发布了《2022年全国抑郁蓝皮书》。一组数据令人震惊: 18岁以下抑郁患者占总数的30%; 抑郁患者中,50%是在校学生。 抑郁这个词离我们的孩子越来越近了。 网上一位妈妈曾透露,她的儿子正在读高二,班上50人中,有29人正在服用抑郁。 这些孩子压力大,经常晚上睡不着觉,跺脚,还经常向同学借热水吃药。 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精神科,上午10点,门诊门口挤满了焦急等待叫号的家长。 她旁边的等候椅上坐满了小孩子。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青少年精神科挤满了患者和家属。 直到晚上六点,仍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在等待。 北京安定医院刚从医时,儿童青少年的问题相对较少。当时一个病房有20多张床位,基本够用,而且重病的孩子也不多。 然而这几年,病房床位增加到了60张,算上特需病房,床位总共有百张左右,而且仍然供不应求…… 不仅在北京,全国很多地方都很难找到最好的儿童青少年精神科。 另一位儿童精神科医生曹庆久坦言,患病儿童的年龄越来越低: “社会上压力很大,层层传导,最薄弱的环节就是这些孩子。 为了赢在起跑线上,很小的孩子就必须投入赛道,承受巨大的压力。如果一开始就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孩子就会被压垮。 ” 我想起了纪录片《起跑线》中的7岁北京女孩唐晓燕。 从她记事起,她的课外生活就伴随着各种兴趣班:尤克里里、声乐、舞蹈、西班牙语、逻辑思维…… 妈妈总是只有一句话:“如果你想学这个,我们就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小小年纪,孩子的脸上写满了疲惫和委屈。 在当今日益复杂的教育环境中,孩子们几乎没有童年。他们焦虑父母推着前进,生怕输在起跑线上; 在父母焦虑的影响下,孩子的压力越来越大,内心充满痛苦,无处可逃。 最后,正如徐凯文教授的感叹: “你焦虑养大的宝贝,全都送给我了!” 04 记住?每个孩子出生之前,父母唯一的希望就是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然而,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父母却忘记了初心,对孩子寄予了越来越多的期望。 其实,孩子一生中最美好的东西不是分数,不是金钱,而是爱、智慧、自由和幸福。 所以,在这里,我也真诚地向各位家长提出3点建议: 1. 为孩子选择学校不是找到最好的学校,而是找到最合适的学校。 中国家长为孩子选择学校是很常见的事情。多少家长日夜为“择校”而烦恼。 但父母精心挑选的“最优方案”真的适合孩子吗? 正如何教授最后所说: 如果你真的要为孩子选择学校,不是要找到最好的学校,而是要找到最合适的学校。 《少年之声》中的另一个女孩小韩,最初就读于“鸡血”公立初中。 不久之后,她的母亲将她转到另一所双语学校。 因为以前初中的时候,《哈姆雷特》之类的课外书都会被没收。 而妈妈知道小韩是一个内心非常丰富的孩子。她喜欢阅读、创作和思考。 果然,转入新学校后,小韩变得更加自信,学习、生活都游刃有余。 只有为孩子找到合适的土壤,他才能真正扎根、茁壮成长。 2、不要让孩子从小就过着分数的奴隶的生活。 《青春故事3》中,一个叫吴千一的大二男生抱怨自己的妈妈: “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的成绩尽可能高,但我妈妈不这么认为。” “我考试得了第一名后,大家都开始担心了。” 后来,经过妈妈的解释,我才知道,儿子从小就想坚强,在桌子上刻了“第二落后”。 有一次,他考了第三名,妈妈给他发了红包,他不肯收,说:“我不是第一,有什么意义呢?” 这让她很担心,担心孩子压力太大。 妈妈温柔地看着台上的孩子: “我想告诉你,你的人生不应该只有高考,还有诗和远方。” 这位母亲无疑是明智的。 我们不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戴着成绩的束缚,而是告诉他们,成绩不是评判人生的唯一标准。 你应该有自己的生活、爱好和朋友。你应该在阳光下玩耍、锻炼、跑步。 如果一个孩子的人生只有分数,他注定无法赢得人生的大考,也无法获得幸福。 3、让孩子跳出“轨道”,过自己的生活 许多父母之所以焦虑,是因为他们被单一的价值体系所绑架。 我想,如果我能上最好的学校,取得好成绩,进大公司,将来拿高薪,这就是成功的人生。 但事实上,卓越从来没有一个普遍的标准。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财富。 我们不能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不同的生命,然后把它们分为三六九等。 有的孩子喜欢昆虫,梦想成为一名生物学家,这也是一种伟大;有些孩子喜欢花,梦想将来能开一家花店,这也是一种幸福。 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爱,不要让他受到规章制度的限制。 来到这个世界上,他应该看看星星和月亮,看日落和日出,情感这个世界的美好,过自己的精彩生活,享受平凡的幸福。 05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下董宇辉的一段经历。 他说,上学时,每次回家,妈妈都会对他说: “儿子,我希望你成为一个快乐的傻瓜。” 他当时心里充满了疑问: “我为什么要当个傻子?” 于是,妈妈向他解释道: “妈妈,希望你不要失眠,好好吃饭,颈椎不要疼……做个快乐的傻子就好了。” 直到多年后回忆起来,他才明白母亲的深爱。 作为父母最大的成功就是养育一个健康、快乐、快乐、进步的孩子。 文末点亮【阅读】,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看清教育的真相,静下心来,与孩子产生共鸣。 也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阳光雨露中自由成长,绽放出绚丽多彩的花朵。 参考资料:看天下实验室《儿童论文充满死亡,精神病学第一难求》 作者:番茄妈妈,本文来自女儿派(ID:)。以下是有关抚养女儿的所有有用信息。关于养女儿的苦与甜,在这里你都能明白。希望他们一生纯洁、懂礼、正派。 育儿/教育 育儿/教育 育儿/教育 做一个好父母 长按识别二维码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