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8-7318       19113215764

首页 >> 新闻中心 >>成都青少年心理咨询 >> 成都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小学生心理问题频发,代表委员建言献策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
详细内容

成都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小学生心理问题频发,代表委员建言献策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

时间:2024-06-05 10:10     作者:成都心理咨询   阅读

一段时间以来,中小学生焦虑、自残等心理问题频发,抑郁检出率呈现低龄化趋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发展报告》显示,全国3000万名17岁以下青少年儿童受到心理问题的困扰,胡新宇事件更是引发了大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强烈关注。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从青少年心理问题成因、如何提前识别和干预、开展家校协作、专职心理师资培训、规范心理咨询行业等角度,提供了一线实践经验和自己的观察思考,为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献计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李玲

加强中小学专职心理学教师的配备和培训

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周口市东新区徐湾乡希望小学校长李玲呼吁,高度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加强中小学生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的配备和培训。

2021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每所中小学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但李玲发现,在落实过程中,各地进展不一,城乡差距明显,部分农村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短缺,专职心理教师专业水平也参差不齐,学校大多难以将患有精神疾病、精神障碍的学生转诊至相关医疗机构。

她希望有关部门及时出台相关政策,加强中小学生专职心理教师的培训,在满足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需求的同时,尽快提升其专业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李玲建议,将中小学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的配置纳入学校绩效考核;将中小学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纳入绩效管理,确保专职心理学教师享受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专职心理学教师原则上应当具有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将中小学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纳入“国培计划”。

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方面,李玲建议各级卫生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各类培训交流活动,中小学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要认真参加专业机构组织的学习、进修、培训、交流等活动,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促进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

此外,李玲还建议,中小学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内容,在班主任、各科任课教师岗前培训、专业培训、日常培训等各类培训中优先开展。学校全体教职工要树立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发现学生出现异常心理或行为时,及时告知班主任、心理老师。各级教委、学校要加强与卫生部门的协调联动,建立心理健康医疗机构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的支持合作机制,为中小学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对出现严重心理危机、超出学校辅导干预能力的学生,学校要协助家长,及时转介到专业机构诊治。

文/记者 刘义龙

全国人大代表朱祥祥

家长应发挥“三重作用”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中心小学语文教师朱香香在教育领域工作多年,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有深切感受。她提出,从小学阶段就要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能为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她建议家长要扮演好孩子的亲人、朋友、同志“三重角色”。

成都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_成都市青少年心理咨询师电话_成都青少年心理咨询机构

谈及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朱香香在实际教学中确实发现,部分孩子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问题,且有低龄化趋势。“第一是学习问题,有的孩子因为不想写作业,而产生厌学、辍学,甚至逃学等现象。”第二是人际关系问题,朱香香发现,部分孩子与老师、同学,甚至家长都无法形成亲密的关系。第三是网络成瘾问题,有的孩子其实很阳光,但如果沉迷网络,就很难放下,一旦脱离网络,情绪就会出现很大的波动。

朱香香说:“为什么现在儿童抑郁的检出率这么高?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可能在幼儿园或小学阶段才初露端倪。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忽视孩子的负面情绪,就等于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埋下定时炸弹。所以,从小学开始,就要开始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为他们将来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心理问题低龄化趋势的出现,还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朱香香认为,首先原因是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就连成年人都会感到有些焦虑,更何况是孩子呢?其次,父母的过度溺爱也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学习压力也会影响孩子的心态。朱香香发现,有些孩子不愿意上学,对学习不感兴趣,这是因为在学习困难时得不到帮助,找不到好的学习路径,久而久之,他们就觉得学习只有压力,不能给自己带来快乐,从而产生厌恶情绪。“这就需要家长及时关注,提供高质量的陪伴,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教育和指责。”

朱香香建议,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扮演好“三重角色”。 “首先,父母是孩子的亲人,引导孩子学会接受自己、他人、整个世界。其次,父母要做孩子的朋友,陪孩子一起玩,在孩子情绪不稳定的时候,父母甚至可以充当孩子的‘情绪垃圾桶’。第三,父母也要做孩子的战友,给予孩子前行的力量。一方面,父母要耐心为孩子提供有效的陪伴,在成长的路上与孩子一起奔跑。另一方面,如果遇到问题,必要时也可以和孩子‘辩论’,帮助孩子分析自己、认清现实、调整状态。”

文/记者 姜若菁

全国政协委员李孝宣

弥补心理健康教育的短板,学校应承担主体责任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云南省委副主席、云南工商大学执行校长李孝宣提出了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专业服务供给的建议,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专业服务供给进行长期调研、广泛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北京青年报:目前专业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开展还存在哪些问题?

李小宣:从调查看,青少年心理健康专业服务供给的突出问题是,当前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相对滞后,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有的学校客观上设置了心理咨询室,但教师缺乏实际的咨询技能,心理咨询仅停留在说说、辅导的层面,不能真正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另外,一些中小学还存在心理教师数量少、兼职教师多、师资队伍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培训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北京青年报:从学校角度,如何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

李小宣:一方面,应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定期评估机制,督促各级各类学校加快补齐心理健康教育空白点,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高危学生筛查机制,及时干预。要切实落实“一策一生命”心理健康档案,切实改变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边缘化、检查导向的问题,把“软指标”变成“硬约束”。另一方面,要强化学校主体责任,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课比重,深入开展珍爱生命主题教育,强化学生生命观。此外,要增加中小学社会实践课比重,引导学生在与自然的互动中自我调节,从而减轻心理压力,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成都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_成都青少年心理咨询机构_成都市青少年心理咨询师电话

北京青年报:如何更好地预防心理健康问题?

李小宣:早发现、早发现、早治疗,才是科学应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必由之路。我认为,应该部署开展未成年学生心理健康专项调查,建立预防自杀、自残等极端事件的第一道防线。

北京青年报:家庭、学校、社会应该如何协作?

李小宣:家庭和学校是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两大主阵地。如何利用专业知识第一时间发现青少年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并得到专业的干预和治疗,关键是要关注家庭环境,特别是学校和社区要重点关注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等,采取针对性措施,消除不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此外,还要切实破除当事人和家长不愿承认孩子患有抑郁症等“瞒病就医”的错误观念。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跨部门、跨专业的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协同应对,为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系紧“安全带”。

文/记者 张志毅

全国政协委员刘岩

进一步规范未成年人心理咨询服务市场

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常委、上海市台盟主委、上海市闵行区副区长刘岩提交了《关于促进未成年人心理咨询行业健康发展的建议》《关于进一步加强“后疫情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的建议》等提案,她尤其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刘艳表示,青少年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学生长时间居家学习或混合式学习,同龄人之间传统的交往与合作难以维持,社交受阻;网络信息大量涌入,真假难辨;学生户外体育锻炼、学校体育课难以常态化,身体素质下降;难以适应线上学习方式,学习压力与负担加大;家长与孩子在学习习惯、学业质量、电子产品管理等方面存在分歧,矛盾增多。其中,亲子关系问题、学业问题、情绪问题等较为突出。学业上主要表现为‘动力不足’,情绪上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刘艳注意到,这些心理问题在小学、初中、高中均有存在,且在初中更为明显。

针对学生心理健康遇到的“老问题”和“新问题”,刘艳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后疫情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建议,一方面要完善原有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做好课程教育、引导教育、协同教育;另一方面要返本归正,多措并举,五育融合,为学生拥有更健康的心理、更完满的人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态。

此外,刘艳还就促进未成年人心理咨询行业健康发展提出建议。她认为,心理咨询行业从业人员资质审核和管理、行业自律管理和建设亟待加强,纠正误导公众的虚假宣传乱象也刻不容缓。“严格行业管理和行业准入,进一步规范未成年人心理咨询服务市场。”刘艳建议,要加强行业准入管理,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个人道德修养、心理健康状况等因素逐一审核,单独列出并重点关注;加强日常管理监督,定期向社会公开心理咨询机构涉及未成年人的服务情况,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运行机制。 对未成年人心理咨询机构,要依法加大查处力度,对超范围经营、虚假广告、误导消费等各类行为及时查处并督促整改。

文/记者 张志毅

成都青少年心理咨询机构_成都市青少年心理咨询师电话_成都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

全国政协委员张志勇

建议将青少年抑郁纳入医保门诊慢性病类别

今年全国两会上,民盟中央提交了《关于构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协同管理体制的建议》,建议学校建立监测干预机制,需要相关部门支持,每个学校要建立学生心理问题监测方案和干预方案。针对建议内容,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教育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国家教育调查中心主任张志勇接受了北京青年报记者的采访。

北京青年报: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应该做出哪些改变?

张志勇:面对青少年心理问题,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要做出积极改变。必须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小学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校本课程,每学期体育、健康课总学时中安排4门健康教育课程。同时,要注意安排形式多样的生活教育、挫折教育等。建议各级各类学校要落实倾听一刻钟、运动一小时的“两个一”行动,即推动学生每天与同学、家人进行15分钟的有效沟通;引导学生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运动。此外,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爱行动。

北京青年报:您认为相关部门应该如何提供支持?

张志勇:今年民盟中央提出《关于构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家庭学校社区协同管理体系的建议》,建议学校建立学生心理问题监测干预机制,教育部门、卫生部门要加大专业支持力度,建立经常性专业支持机制。一方面,县级教育部门要设立或依托相关专业机构,牵头组织本地区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评估,积极运用专业工具手段,推广使用科学的心理评估量表,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评估,完善筛查预警机制,尽早实施精准干预。

另一方面,卫生健康部门要与各级教育部门、学校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建立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的支持配合机制,对区域内中小学开展医疗救助。

同时,地方政法委、公安部门要完善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将心理危机干预、心理援助纳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北京青年报:一些家长在孩子心理健康诊疗过程中遇到经济压力,提案对此有何建议?

张志勇:提案建议将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纳入医保慢性病目录。对于青少年抑郁症等严重精神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家长要承担十分重要的经济负担、亲属陪护负担、精神压力负担等。将此类青少年疾病纳入医保慢性病目录,不仅体现了国家对青少年抑郁患者家庭的人文关怀,而且可以大幅减轻子女康复治疗给家庭带来的经济压力。

文/记者 张志毅

本期由徐峰、林燕、姜若菁负责协调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