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心理咨询中心|四川大学华西二院等基于 CPCD 探究青少年网络成瘾等关系的论文发表时间:2024-08-17 10:13 --------点击蓝色字关注我们-------- 近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在《临床肿瘤学杂志》上发表题为《网络使用、生活与自我伤害:一项多项研究》的论文,该论文基于成都积极儿童成长队列(CPCD)研究了青少年网络成瘾、生活满意度和故意自我伤害之间的关系。 Xiong A, Liao S, Luo B, Luo S, Tong Y, Li Z. 青少年使用、生活和自我伤害:一项多项研究。行为。2023 年 12 月;147:。7 月 17 日。PMID:。 Doi:10.1016/j..2023.. 研究背景和目的 网络成瘾(PIU)和故意自残(DSH)在青少年中大量发生。网络成瘾(PIU)是指不受控制地过度使用互联网,是一种行为成瘾。在中国,有PIU风险的青少年比例约为8.4%。既往研究发现,冲动作为PIU个体的核心人格,可能导致生活满意度(LS)降低和故意自残(DSH)增加。LS是指通过将人的期望与实际成就进行比较,对生活领域进行的综合评估,可以反映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DSH包括自残行为,以及有或无自杀意图的行为,被认为可以预测未来的自杀企图。一项荟萃分析显示,发展中国家的青少年更容易表现出DSH行为。先前研究已探讨了PIU、LS和DSH之间的关联,已发表的研究大多为横断面研究,旨在评估PIU、LS和DSH的横断面相关性。关于青少年PIU、LS和DSH纵向变化的研究结果相互矛盾,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尚不十分清楚。我们基于已发表的文献和理论基础,设计了一项纵向研究,旨在确定中国青少年PIU、LS和DSH之间的动态轨迹和纵向关联,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以逃避自我理论(the -from-Self)和问题行为理论(the - )作为理论支持。 研究方法 本文以成都儿童积极成长队列(Child,CPCD)基线调查(T1,2019年12月—2020年1月)及两轮跟踪调查(其中T2:2020年6月—2020年7月;T3:2021年6月)中6092名能够独立完成问卷的无认知障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青少年测验(IAT)、生活满意青少年量表(SWLS)和自我伤害九项量表(DSH-9)分别测量青少年的PIU、LS和DSH。此外,通过自行开发的资料收集表评估参与者的一般信息,包括性别(男或女)、民族(分为汉族和少数民族)和年龄(岁)。完成研究的参与者与未完成研究的参与者在社会人口统计学数据上无显著差异。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交叉滞后路径分析和广义估计方程。 研究结果 1. 参与者特征: 6092 名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 10.32 岁。几乎一半(n=3109,51.0%)的青少年是男孩,大多数参与者(n=6039,99.1%)是汉族。 DSH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T1、T2、T3时无DSH行为的报告频率分别为50429例(91.9%)、50343例(91.8%)、50387例(91.9%);T1、T2、T3时单次DSH行为(包括因DSH住院)的报告频率分别为2763例(5.1%)、2746例(5.0%)、2563例(4.7%);T1、T2、T3时重复出现DSH行为(包括因DSH住院)的报告频率分别为1636例(2.9%)、1739例(3.2%)、1878例(3.4%);排在前三位的DSH行为为咬、割、抓。 2. PIU、LS和DSH的轨迹,见图2。 3. PIU、LS 和 DSH 之间的纵向关联 如表2所示,从相关性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结果变量之间存在显著(p < 0.001)的横断面和纵向关联,因此可以继续使用全交叉滞后模型来分析三个变量的预测相互关系。全交叉滞后分析的模型拟合优度可以接受,模型拟合度的详细参数如下:a. CFI = 0.962;b. RMSEA = 0.078;c. SRMR = 0.023;d. TLI = 0.957。 如图 3A 所示,LS 与 PIU 在 T1 时呈现负相关(β = ?0.24,P 4. 影响PIU、LS和DSH的因素 如表3所示,男性青少年PIU水平明显低于女性青少年,LS水平明显高于女性青少年。且年龄越大,PIU越严重,LS水平越低,DSH行为越严重。且青少年发生割伤、抓伤、咬伤、刺伤、打伤等DSH行为的概率越大。此外,与中国少数民族相比,汉族人群发生DSH行为和PIU行为的概率均较低。 研究讨论 本研究考察了中国青少年PIU、LS、DSH的动态轨迹,探讨了它们的纵向预测关联,并计算了其影响因素。 1. PIU、LS 和 DSH 的动态轨迹 PIU:在我们的研究中,PIU 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并且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恶化,这表明父母、学校和其他人需要继续关注患有 PIU 的青少年。 LS:与第一波疫情相比,本研究中青少年的 LS 在第二波疫情中略有下降,但在第三波疫情中又有所上升。这与之前研究 LS 轨迹普遍下降的结果不一致。数据收集的时间(疫情前后)可能导致了相互矛盾的结果。 DSH:本研究中DSH略有上升,总体趋于稳定。这与以往对青少年的纵向研究大体一致。以下几个方面可能促成了上述现象:新冠疫情的影响;DSH的历史;青少年向成年过渡期间的大脑发育、生活压力和心理调整。 2. PIU、LS 和 DSH 之间的纵向相关性 在 PIU 与 LS 的关系方面,我们的研究发现 LS 越低,PIU 越严重。据我们所知,这是第一项研究 PIU 与 LS 之间横向和纵向关联的研究,我们的研究对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我们的结果与之前的一项纵向研究相似,该研究表明 LS 可以预测社交媒体自我控制失败,并且我们添加了纵向证据,表明 PIU 也可以预测 LS。 本研究显示 PIU 与 DSH 呈正相关,证实了先前研究的结果。此外,我们仅发现 DSH 可以预测随时间推移的 PIU,但未能得出 PIU 与 DSH 的预测关联。这与发现 PIU 是 DSH 预测因子的研究不同,也与韩国青少年大样本显示 PIU 与 DSH 可以双向预测的结果不一致。使用纵向方法可能会使我们的结果与先前的研究不一致。这是第一项研究 PIU 与 DSH 之间交叉关系的纵向研究,我们提供了独特的纵向证据来支持 PIU 与 DSH 之间的因果关系。 LS 和 DSH 呈负相关,LS 水平越高,DSH 行为越少。这不仅证实了以前横断面研究的结果,而且扩展了已发表的系统评价和已发表的定性研究的证据。我们还发现 LS 可以预测随后的 DSH,反之亦然。这与以前的纵向和横断面研究结果一致。我们的研究增加了 DSH 预测 LS 的纵向证据。 研究意义: 这些结果提示,在未来的干预措施中应综合考虑青少年PIU、LS和DSH之间的横断面和纵向关系。例如,卫生专业人员、学校管理者和家长可以通过社会支持、心理咨询等各方面改善青少年的LS,以减少PIU和DSH行为。对于已经出现PIU或DSH行为的青少年,需要注意这些青少年以前是否有过PIU或DSH行为,并在日常生活中特别关注他们的LS。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一旦经历过PIU或DSH,青少年将来出现更严重的PIU和DSH行为的风险更高。这提醒我们要特别关注那些有PIU和DSH行为病史的人。 3. 影响PIU、LS和DSH的因素 本研究结果与以往关于性别对 PIU、LS 和 DSH 影响的研究结果一致:女性青少年的 LS 较低且 DSH 行为较多,而男性青少年PIU 较差,可能是因为女性青少年比男性青少年有更多的内化情绪,例如悲伤、焦虑和同情。这提示在青少年PIU、LS 和 DSH 的干预中考虑性别很重要,建议未来的研究可以采用性别分层的方法进行。 我们的结果还表明,年龄越大,LS 水平越低,PIU 越严重。这巩固了一项跨国纵向研究的结果,该研究显示青少年的 LS 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与之前一项显示 PIU 随着年龄增长而恶化的研究相似。我们研究的特别贡献在于,DSH 行为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加严重,这些发现可能与从青春期到成年期的过渡困难有关。因此,未来应更加关注有 DSH 行为史的年龄较大的青少年。 研究局限性 我们的研究有几个局限性。 首先,所有观察都是基于自我报告,缺乏客观衡量标准以及访谈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可能导致研究偏差。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应考虑采用客观衡量标准和多种方法,例如混合方法。 其次,参与者的社会人口统计信息仅限于性别、种族和年龄,没有考虑可能影响我们研究主要结果的其他重要因素,例如社会支持、适应力和父母教育。 第三,PIU、LS和DSH的完全改变需要时间,而且结果可能受到COVID-19大流行的影响,因此我们的研究结果需要更长时间的跟踪研究的进一步支持。 第四,我们的研究中有一些数据缺失,这可能会影响最终的研究结果。 最后,我们的观察设计无法得出确切的因果结论,因此需要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进行实验设计的后续研究。 结论 现有的 PIU 和 DSH 可能在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恶化,而 LS 可能有能力缓解其恶化趋势。PIU 和 LS 以及 LS 和 DSH 分别是双向相关的。DSH 行为更严重的青少年更容易患上 PIU,有 DSH 病史的青少年复发 DSH 的风险更高。家长、学校和管理者需要改善青少年的 LS,特别关注年龄较大的女性青少年。需要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来确定这三个变量在青少年中的长期轨迹并得出确切的因果结论。 本研究由熊安琪、廖淑娟、罗碧如、罗诗琪、童云轩、赵莉完成。熊安琪和廖淑娟为本文第一作者,赵莉为本文通讯作者。 撰稿人:熊安琪 由 oo 编辑 熊安琪、蓝小萌校对 成都积极儿童发展队列(CPCD)简介 该课题选自赵力教授主持的成都儿童积极成长队列(Child,CPCD)。儿童积极成长是一个积极心理学概念,注重儿童成长、能力和发展潜能的培养。该队列调查儿童生理心理特征、家庭环境、生活方式与行为、学业成绩、健康状况等,从个体、家庭、学校三个层面探究儿童积极成长对消极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影响及机制,从而为促进儿童积极发展提供政策建议。该队列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前的2019年12月设立基线,截至目前共完成5轮调查,成为全球多个相关领域学者研究疫情对生命早期行为与健康的短期、中期和长期影响的独特资源,在《of》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关于作者 熊安琪 华西护理学院 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妇幼保健 个人电邮: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