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心理咨询|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需多方共同努力预防悲剧发生时间:2024-11-13 10:11 目前,我国适龄青少年一半以上接受过大学教育。根据最近的中国全国心理健康调查显示,18岁至24岁的调查受访者中约有四分之一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由此可见,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不仅如此,近年来媒体屡屡报道大学生自杀事件。一名自杀大学生的背后,是一个破碎的家庭、一个班级甚至是整个学校的心理阴影。也不断促进家庭、学校、社会的反思和总结,防止悲剧的发生。 充分的证据表明,自杀行为不能简单地归因于一件或几件令人沮丧的事件,更不能简单地归因于当事人的“心理脆弱”。事实上,绝大多数有自杀行为的人都存在不同程度和类型的心理健康问题。在经历了一段痛苦的磨难之后,我遇到了一些挫折,产生了绝望感,然后采取伤害自己的方式来试图“解决问题”。这些大大小小的事件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那么如何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从而预防自杀呢?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考虑: 个人水平 大学生刚刚步入成年,常常面临各种困惑,不被理解,或者遭遇挫折。由于缺乏生活阅历和社会阅历,遇到各种问题时很容易怀疑自己或变得偏激,情绪容易波动,甚至可能走向极端。改善心理健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适应能力 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适应能力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到达大学后,学生要处理许多人际关系,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感到孤独、自责、无助,从而产生严重的自卑感或极端思想。 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增加自信和理解,减少心理不适,还有助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同学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体现在互相关心、安慰、鼓励、支持、理解等,这些可以大大增加生活、学习、工作的信心和力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压力和心理危机,也有助于更好地适应。走向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并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人际关系,与同学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来实现目标 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学习目的和最终目标。客观评价自己,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正确评价。 大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大学四年,他们每年都有一个适合自己特点的粗略计划,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尽力实现今年的目标。目标不宜太小或太大。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把目标定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这样通过努力最终就能实现目标。 ——学会主动放松、休息 在繁忙的学习之余,可以在业余时间自娱自乐,积极放松休息,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工作和学习。 每个大学生都有必要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和条件,在大学阶段培养和发展一些兴趣爱好,如体育、美术、书画等爱好。兴趣爱好可以帮助你化“悲伤、愤怒”为行动,缓解不良情绪,转移注意力,像能量补给站一样为大学生提供精神食粮。 ——寻求专业帮助 当你有无法排解的情绪时,你需要寻求专业的帮助。例如,当你遇到生活中的重大创伤事件(亲人去世、分手、学业困难等)时,如果不能排解不良情绪,甚至可能产生自残、自杀的想法或行为。这说明你正在遭受心理危机。 当你自己无法解决问题时,你需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比如积极向校园里的辅导员或心理健康工作者寻求帮助。也可以到精神科医院或门诊进行门诊咨询和治疗。 家庭层面 家庭氛围和沟通方式对孩子影响深远。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传统的父母专制压制、父母离婚、留守儿童、家庭暴力和虐待等问题往往导致青少年情绪低落或性格暴力。孩子年幼时,父母的主要责任是养育、保护和照顾;但当孩子进入大学后,父母就不能再以同样的方式对待成年子女了。 首先,大学生已经或即将成为成年人,自我意识非常强。父母需要最大程度地尊重孩子的选择,解答孩子的疑惑,根据家庭实际情况为孩子提供物质和心理上的支持。尊重和支持孩子的选择,与孩子建立健康的沟通方式。 其次,进入大学后,孩子们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荣誉,成为班里、学校里的佼佼者。然而,到了大学层面,大家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都差不多。实现卓越并不容易。孩子产生心理落差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父母应该向孩子传递阳光和正确的观念,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塑造孩子理性对待成功和失败的心态。 学校级别 ——全面重视和开展大学校园心理健康与自杀预防工作 受传统观念影响,人们对自杀、精神疾病仍抱有明显的羞耻感。加之日常缺乏对心理危机问题的关注,导致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或有自??杀念头时不敢寻求帮助,也不知道如何寻求帮助。有些心理咨询和辅导员害怕接受或不知道如何帮助有强烈自杀念头的学生。 因此,迫切需要全面关注和开展大学校园心理健康工作,并采取相应措施,如制定学校危机干预应急预案、建立危机干预网络、定期对大学生进行培训和督导等。学校心理咨询专业人员要确保校园心理卫生工作深入了解自杀危机,掌握必要的评估和干预技巧,对迫在眉睫的自杀行为进行识别和紧急干预。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大力开展生命教育。学校每年定期举办关于生命意义的大型讲座,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合理看待奋斗价值,平衡物质和精神需求。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没有重来的机会。只有拥有生命,我们才能成就美好的事情。一个人失去了生命,一切都将不复存在。 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和专题讲座。主要内容包括:大学生常见心理危机及应对方法、生命意义教育、正确处理情感危机、如何看待成功等。这些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应对能力。心理危机。召开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保持理性,树立面对挫折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信心。培养他们应对挫折的能力和解决困难的方法。 ——全面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虽然心理评估不能完全解决校园自杀问题,也不是预防自杀的唯一措施,但充分、全面的评估仍然是校园心理危机干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被筛查出有心理问题或“自杀高风险”的学生来说,仅仅给他们贴上标签或者让他们回家是不够的。相反,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学生的需求进行相应的干预措施,包括协助解决问题。具体困难或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持等。 同时,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使青年学生顺利克服每一个困难。比如,可以为贫困学生提供入学绿色通道、引入勤工助学机会等,缓解他们的经济压力,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就业问题;同时,学校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大力挖掘就业信息,为学生搭建就业大厦。就业平台,缓解学生就业压力和矛盾,稳定学生心态。 ——关注环境安全 自杀行为的实施需要一定的手段和工具。通过排查校园安全隐患,可以在不影响消防安全的情况下提高校园建筑的安全性。例如,锁上天台的门、设置安全窗、走廊不开放等,通过确保安全的环境来防止自杀行为。 ——及时合理地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一旦发生校园自杀事件,学校必须尽快开展针对校园突发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除了妥善安抚家属、为家属提供心理危机干预外,还要尽早为事件目击者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危机干预,治愈心理创伤。 同时,尽快开展全校范围的心理评估,对出现轻中度心理不良反应的师生(包括熟悉人员的师生)进行团体心理疏导。涉及或同一班级的其他教师和学生)。 对心理创伤严重的人员进行一对一的针对性干预。尽快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大家对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支持自己的合理行为;采取措施恢复教学秩序,妥善回应舆论,减少突发事件对全校师生和教学工作的影响。 社会层面 当前,社会价值观处于多元化状态。就业竞争的加剧和压力的增大,导致大学生的心理负担急剧增加,容易出现心理疲劳、迷茫和迷茫。媒体对自杀尤其是名人自杀的不当宣传,很容易引发模仿行为。 公众对自杀的歧视、对自杀想法和行为的恐惧甚至禁止谈论、夸大悲观厌世情绪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认知能力不足的大学生,并可能增加自杀的发生。自杀行为。风险。 一些大学生有吸烟、饮酒、吸毒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也会增加患者的自杀风险。因此,作为社交媒体工作者,我们应该积极引导舆论,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报道重大突发事件或心理危机时,真实客观的报道和分析往往能够引导大家了解好的干预途径和方法。 要帮助大学生在社会上找到立足之地,促进社会各界正确认识大学生自杀问题。要更加关注大学生特别是毕业后面临求职的大学生,给予关心和帮助,缓解他们面临就业等情况时的各种压力和焦虑。学校可以组织大学生学习招聘面试的着装要求和回答技巧。通过媒体和政府机关、组织向他们宣传就业的途径和方法,遇到困难时懂得寻求帮助,而不是盲目偏执、走入死胡同。建立社会工作组织,成立一对一支持小组,真正为大学生服务。 充分发挥教育名人和公众人物的积极影响力,大力弘扬珍惜生命的积极人生理念。在社会青少年中树立积极的价值观,稳定大学生在快速更新的社会中的平衡感。充分利用一切资源,比如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对于大学生来说,父母和家人、老师和同学、朋友和恋人等都可以成为良好的社会支持资源,从而增强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总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其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密不可分。大学生应保持稳定的情绪状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兴趣爱好;学校要提供心理知识,定期筛查大学生心理状态,对高危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并发展健康的校园文化,形成健康的文化氛围,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家长要关心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提供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全面保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刘晓彤永胜/北京回龙观医院中国网心理中国《心理与健康》杂志特约投稿网站:)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